第5周教育研究中心教学活动安排(小学)
(2024)205
★温馨提示:
1.因学院车位有限,暂无法对外提供停车车位,来院参加研修活动的老师,务请绿色出行。请学校领导对参加培训的老师及时通知到位。感谢配合支持!
2.学院是上海市无烟单位,请勿在校园内吸烟。
3.饮水请自带茶杯,喝饮料的老师扔水瓶时请注意干湿垃圾分类,没有喝完的水瓶请带走。
1.语文 |
|||||||||||||||||||||||||||||||||||||||||||||||||||||||||||||
(1)时间: |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上午8:10 |
||||||||||||||||||||||||||||||||||||||||||||||||||||||||||||
内容: |
活动主题:关注人文主题 聚焦语文要素 实施单元教学 一、课堂教学观摩 二年级 识字2《传统节日》第一课时——上海市奉贤区金汇小学 姚丹萍 二年级 识字4《中国美食》第一课时——上海市奉贤区金汇小学 冯悦 二、微型讲座 《识字单元教学设计——以二下第三单元为例》 ——上海市奉贤区金汇小学 姚丹萍 三、互动研讨 四、教研员点评 |
||||||||||||||||||||||||||||||||||||||||||||||||||||||||||||
对象: |
各校二年级语文备课组长 董明凤 |
||||||||||||||||||||||||||||||||||||||||||||||||||||||||||||
地点: |
上海市奉贤区金汇小学(蒋莉莉 汤怡云) |
||||||||||||||||||||||||||||||||||||||||||||||||||||||||||||
备注: |
1.学校没有停车位,请绿色出行。 2.本次教研活动采用线上直播,请其他二年级备课组教师在线教研,烦请教导处调整二年级教师的课务。吴迪维、屠凤芳、夏莹 |
||||||||||||||||||||||||||||||||||||||||||||||||||||||||||||
(2)时间: |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下午1:00 |
||||||||||||||||||||||||||||||||||||||||||||||||||||||||||||
内容: |
活动主题:关注人文主题 聚焦语文要素 实施单元教学 一、课堂教学观摩 一年级 6《怎么都快乐》第一课时 ——上海市奉贤区恒贤小学 董奕玮 一年级 6《怎么都快乐》第二课时 ——上海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学校 王曦 二、微型讲座 《阅读单元教学设计——以一下第三单元为例》 ——上海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学校 王曦 三、互动研讨 四、教研员点评 |
||||||||||||||||||||||||||||||||||||||||||||||||||||||||||||
对象: |
1.各校全体一年级语文教师 朱玢妤 秦怡 2.蒋莉莉名教师工作室学员 许晶晶 |
||||||||||||||||||||||||||||||||||||||||||||||||||||||||||||
地点: |
上海市奉贤区恒贤小学(德丰路256号) (蒋莉莉 汤怡云) |
||||||||||||||||||||||||||||||||||||||||||||||||||||||||||||
备注: |
学校停车位有限,请绿色出行。 |
||||||||||||||||||||||||||||||||||||||||||||||||||||||||||||
2.数学 |
|||||||||||||||||||||||||||||||||||||||||||||||||||||||||||||
时间: |
3月20日(星期四)下午12:45 |
||||||||||||||||||||||||||||||||||||||||||||||||||||||||||||
内容: |
活动主题:立足单元整体 优化活动设计 发展运算能力 1.课堂教学: ①课题: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二(3)班 ——上海市奉贤区思言小学 袁梦婷 ②课题: 《三位数加法》 二(2)班 ——上海市奉贤区思言小学 王 健 2. 主题交流: 《从"碎片练习"到"生长型学习":浅谈运算能力的进阶培养》 ——上海市奉贤区思言小学 仰绿苑 3. 教学研讨: |
||||||||||||||||||||||||||||||||||||||||||||||||||||||||||||
对象: |
各校二年级数学备课组长 姚忠萍 |
||||||||||||||||||||||||||||||||||||||||||||||||||||||||||||
地点: |
上海市奉贤区思言小学(张其荣 代诗磊) |
||||||||||||||||||||||||||||||||||||||||||||||||||||||||||||
3.音乐 |
|||||||||||||||||||||||||||||||||||||||||||||||||||||||||||||
(1)时间: |
3月18日下午1:00(半天) |
||||||||||||||||||||||||||||||||||||||||||||||||||||||||||||
内容: |
数字技术融合赋能高效教学——四年级教学研讨 1. 课堂教学 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悠扬的乐声” 唱:《吹起我的小竹笛》 执教:奉城二小 张佩瑶 2.部分学校四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摸底情况交流、经验分享 3.下阶段教学工作研讨 4.教研小结 |
||||||||||||||||||||||||||||||||||||||||||||||||||||||||||||
对象: |
各校四年级任课教师 唐珏 |
||||||||||||||||||||||||||||||||||||||||||||||||||||||||||||
地点: |
奉城二小 |
||||||||||||||||||||||||||||||||||||||||||||||||||||||||||||
(2)时间: |
3月20日(周四)下午1:00(半天) |
||||||||||||||||||||||||||||||||||||||||||||||||||||||||||||
内容: |
基于新教材单元内容的音乐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讨2 1.各试点校交流学科项目化方案初稿 2.专家点评指导 3.研讨小结 |
||||||||||||||||||||||||||||||||||||||||||||||||||||||||||||
对象: |
南小、附小、明德、上师大附小、解小、奉中附小、育贤、奉二、实小、上外附小以上各校的教研组长及一年级的任课教师 |
||||||||||||||||||||||||||||||||||||||||||||||||||||||||||||
地点: |
上师大附小 |
||||||||||||||||||||||||||||||||||||||||||||||||||||||||||||
4.科学 |
|||||||||||||||||||||||||||||||||||||||||||||||||||||||||||||
时间: |
3月18日 (星期二)下午13:00 |
||||||||||||||||||||||||||||||||||||||||||||||||||||||||||||
内容: |
主题:探索活动 增值课堂质效 一、论坛 1.《12种科学活动差异与共性比较报告》 邬桥学校 陈远 2.《重视思维逻辑 助力科学制作》 江海一小 毕颖芝 3.《体验增趣,学思并进》 明德外国语小学 朱依依 二、讲座 《科学课堂不同学习活动路径探索》 奉贤区教育学院 褚克斌 三、互动研讨 |
||||||||||||||||||||||||||||||||||||||||||||||||||||||||||||
对象: |
|
||||||||||||||||||||||||||||||||||||||||||||||||||||||||||||
地点: |
奉贤中学附属小学(上海市奉贤区文雅路366号)(褚克斌) |
||||||||||||||||||||||||||||||||||||||||||||||||||||||||||||
5.劳动 |
|||||||||||||||||||||||||||||||||||||||||||||||||||||||||||||
时间: |
2025年3月19日(周三下午)14:00分 |
||||||||||||||||||||||||||||||||||||||||||||||||||||||||||||
内容: |
小学中心组工作会议(市统筹公共案例学生劳动手册开发) |
||||||||||||||||||||||||||||||||||||||||||||||||||||||||||||
对象: |
实验小学(曹玮) 思言小学(蔡俊杰) 育贤小学(宋静怡) 学科骨干教师:泰日学校(张雷) |
||||||||||||||||||||||||||||||||||||||||||||||||||||||||||||
地点: |
教育学院 精进楼(1号楼)302(朱红) |
||||||||||||||||||||||||||||||||||||||||||||||||||||||||||||
备注: |
尽量绿色出行。 |
||||||||||||||||||||||||||||||||||||||||||||||||||||||||||||
6.中小学特教 |
|||||||||||||||||||||||||||||||||||||||||||||||||||||||||||||
时间: |
2025年3月20日(星期四) 下午12:50 |
||||||||||||||||||||||||||||||||||||||||||||||||||||||||||||
内容: |
通用学习设计的课堂实践 一、课堂观摩 (文萃楼报告厅) 六年级数学 《7.1随机现象及其结果的可能性》 执教:奉贤区肇文学校 包雨悦 二、研讨交流(文渊楼大会议室) 三、专家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 刘鲲 四、活动总结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教研研究中心 上海市奉贤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
||||||||||||||||||||||||||||||||||||||||||||||||||||||||||||
对象: |
奉贤区各中小学专职特教教师、区随班就读教师通用学习设计专题培训班成员 附1 2024学年奉贤区随班就读教师通用学习设计专题培训教师名单 1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汤玲玲 15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 沈奕巍 2 奉贤区肇文学校 潘诗怡 16 奉贤区青村小学 曾靓 3 奉贤区肇文学校 包雨悦 17 奉贤区实验小学 李煜泽 4 奉贤区青溪中学 周婧茹 18 奉贤区实验·崇实联合中学 马书林 5 奉贤区阳光外国语学校 郭文渊 19 奉贤区思言小学 李小龙 6 奉贤区泰日学校 周婷婷 20 奉贤区星火学校 朱红
|
||||||||||||||||||||||||||||||||||||||||||||||||||||||||||||
地点: |
奉贤区肇文学校(城协路1650号) |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中心
2025年3月12日
第5周教育研究中心教学活动安排(中学)
(2024)205
1.语文 |
|||||||||
时间: |
2025年3月20日(星期四)下午12:40(半天) |
||||||||
内容: |
上海市初中语文教研活动 主题:关注学习经历 提升语言素养——语言实践任务设计与实施 具体安排:
|
||||||||
对象: |
A)线下: 施 叶(南中)岳芙蓉(奉中附初)陶 烨(尚同)张晓莉(弘文) 高婷婷(崇实)钱 程(待问)谢怡沁(上外附中)许哲一(邬桥) 姚伟诚(育秀)李莹(师大附中) B)线上:全体初中语文教师 |
||||||||
地点: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松江区泗宝路500号)(宋姬 潘禕) |
||||||||
备注: |
本次教研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请各校初中语文教研组长组织本组老师在线观摩(活动观摩二维码将通知到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搜集每位教师200-300字的观后感,做成文档一周内上传到FTP指定文件夹,文件名为“**学校”。 |
||||||||
2.英语 |
|||||||||
(2)时间: |
2025年3月18日(星期二 下午14:00--16:30) |
||||||||
内容: |
初中英语学科质量提升研讨会 请参会人员准备并分享两条关于“学科质量提升”的具体措施与实施办法 |
||||||||
对象: |
曹晶晶、丁利萍、徐冲、吴群美、孙青、张俞 、沈晓燕、刘子溱、汪婷婷、冯霞、范诗怡、谢雨薇、王芸、鲁继红、周萍、孟庆楠、严悦、吴吉、胡璇 |
||||||||
地点: |
奉贤区教育学院一号楼303教室(菜场路1132号)(丁永花、刘琦) |
||||||||
备注: |
活动场地车位有限,请老师们尽量绿色出行。 |
||||||||
(3)时间: |
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 下午12:00--16:30) |
||||||||
内容: |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深度研讨:七年级第三单元教学示范与分享 1. 课堂展示 (1)执教课题:Viewing and listening: Everyday heroes 执教教师:奉贤区奉城第二中学 吴 吉 (2)执教课题:Speaking: A helping hand 执教教师: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 范诗怡 (3)执教课题:Reading: Help in an emergency 执教教师:上海市奉贤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钱 乐 (4)执教课题:Writing: Being thankful 执教教师:奉贤区实验中学 张 瑜 2. 教学阐释 (1)说课课题:Grammar:Compound sentences 说课教师:奉贤区育秀中学 何 婷 (2)说课课题:Discovery:Signals for help 说课教师:奉贤区崇实中学 吴诗卉 (3)说课课题:Unit review:A helping hand 说课教师:上海市奉贤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沈林妍 3. 活动总结:丁永花 (奉贤区教师教育学院) |
||||||||
对象: |
全体七年级任课老师、六年级备课组长 孙青 费嘉蔚 蔡宇霏 彭朝晖 |
||||||||
地点: |
上海市奉贤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文秀路369号)(丁永花、刘琦) |
||||||||
备注: |
活动场地车位有限,请老师们尽量绿色出行。 |
||||||||
5.美术 |
|||||||||
时间: |
3月19日(周三)下午13:30——15:30 |
||||||||
内容: |
1.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学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推进会议 |
||||||||
对象: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王妍之、沈晓怡 上海市奉贤区待问中学 李青舟 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 孙永青 上海市奉贤区尚同中学 宋莉芸 上海市奉贤区青溪中学 薛曌一 奉贤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黄利雯 华东理工附属曙光中学 薛子旖 上海市奉贤中学 顾正豪、罗辰昕 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李佳慧 上海市奉贤区实验中学 张柯宣 |
||||||||
地点: |
上海市奉贤区肖塘中学 (张春辉) |
||||||||
6.科学 |
|||||||||
时间: |
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 下午13:30--16:00) |
||||||||
内容: |
跨学科STEM磨课活动 《牡丹花灯创意设计 第3课时》执教:邬桥学校 陈远 |
||||||||
对象: |
区学科中心组:新寺学校 许孙妮,南桥中学 卫丽丽,肇文学校 金敏 待问中学 盛义岚,青溪中学 瞿丽 |
||||||||
地点: |
奉贤区邬桥学校(沈锋) |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中心
2025年3月12日
第5周教育培训管理中心通知
通知一:
各基层单位:
“十四五期间”应参训教师名单上报工作截止至3月11日,为了确保上报数据的准确,请各校师干训领导做好如下工作:
1. 截止至3月11日各校上报区平台的名单已汇总上传至ftp,请各校核对名单:
查看路径是ftp(10.152.8.99)> 教育学院 > 培训中心 > “十四五期间”应参训教师名单(文件夹)> 截止至2025年3月11日的各校上报名单.xls
2. 区平台补报名:3月12日下午-3月13日,各校核对如有错漏,请在期间补报,并重新上传盖章名单至ftp。
3. 3月14日将上传名单至市平台。3月19日之后,区平台的“统计查询 > 结业统计”中仅显示上报的“十四五期间”应参训教师名单,不在名单里的教师将无法取得“十四五”培训证书,在名单里的教师必须要完成“十四五”的学分要求。
教育培训管理中心
2025年3月12日
第5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通知
通知一:
心理通知
时间:3月20日(周四) 下午1:00-4:30
内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训一体----“小学学习辅导专题”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序号 |
时间 |
主题 |
年级 |
指教教师 |
1 |
13:05-13:40 |
《换个角度思考》 |
四年级 |
庄行学校 钱 华 |
2 |
13:55-14:30 |
《小小伙伴大力量》 |
三年级 |
钱桥学校 汤碧倩 |
3 |
14:40-15:15 |
《放轻松, 我可以》 |
三年级 |
塘外小学 孙军萍 |
对象:全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王一萍
地点:奉贤区庄行学校小学部录播室(实验楼四楼)
联系人:钱月兰(13916658516)
通知二:
奉贤区职初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开班活动通知
时 间:3月20日(周四)下午1:00—4:00
内 容:区职初、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开班暨首次专题培训
地 点:教育学院致用楼(4号楼)多功能厅
参加对象:1.2025年奉贤区职初班主任培训班学员(见附件一);
2.2025年奉贤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学员(见附件二);
3.奉贤区第四届班主任中心组成员(见附件三)。
备 注: 1.特邀上海市德育专家陈镇虎老师作专题讲座;
2.请各校通知相关学员提前10分钟签到,领取材料;
3.区班主任中心组成员于1至2排就座。
联系人:杨老师:17702109989 钱老师:15021109870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附件一:2025年区职初班主任培训班学员名单
第一小组 组长:奉中附小 瞿心怡
南桥•恒贤 张语涵 肖塘小学 缪妍蓉 奉城一小 张钱涛 育贤小学 沈志越
思言小学 吴静寒 古华小学 盛艺凡 古华小学 袁丁 西渡小学 方诗敏
江海一小 盛开
第二小组 组长:教院附小·奉浦 陈敏
四团小学 包春薇 明德•青村夏瑜 实验小学 张紫怡 解放路小学 李绮涵
洪庙小学 蔡雯菁 上外附小 张昕玥 师大附小 施佳怡 教院附小•奉浦 叶霓
教院附小•奉浦 张诗轶
第三小组 组长:华亭学校 赵鑫
弘文学校 王俞果 齐贤学校 张萌 弘文学校 沈维丽 阳光•胡桥 郭文渊
肇文•塘外项昕岚 平安•邵厂 周思琪 泰日学校 肖紫云 惠敏学校 景钰
蓝湾五四 徐文婷
第四小组 组长:汇贤中学 邬诗敏
星火·钱桥赵书鑫 邬桥学校 韩可馨 待问中学 叶心怡 待问中学 杨子巍
上大附校 杜骁楠 上大附校 周怡 尚同中学 任乐祺 青溪•青村 王伊敏
洪庙中学 夏天
第五小组 组长:上外附中 袁怡沁
奉贤中学 钱絮雯 景秀高中 李宇芳 上师大四附中李海凤 育秀中学 蒋婷婷
奉中附初 曹玥 实验•崇实 朱立安 实验•崇实 丁佳 师大附中 唐雪
奉中附属南中 戚梨娜
附件二:2025年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学员名单
第一小组 组长:上外附小 瞿文清
南桥•恒贤 陈馨柳 南桥•恒贤 孙如一 育贤小学 许蕴 肖塘小学 叶红伟
教院附小•奉浦 吴易腾 教院附小•奉浦 夏婷婷 金海小学 韩圆 西渡小学 凌霄
师大附小 王燕
第二小组 组长:奉中附小 张瑛
实验小学 沈琴 古华小学 季旻琪 解放路小学 周雨宁 育秀小学 郁静雯
明德•青村 钟欣玥 明德•青村 顾欢华 思言小学 姚张欢 奉城一小 王梦嘉
奉城二小 周思洁 江海一小 高世裔
第三小组 组长:惠敏学校 赵爽
四团小学 吴爱萍 洪庙小学 徐梦婷 塘外小学 李立茜 奉中附属三官堂 杨晓婷
华亭学校 马英英 泰日学校 顾慧丽 齐贤学校 张倩如 肇文·塘外 李歆
上外附校 吴贝怡
第四小组 组长:古华中学 陈家嘉
育秀中学 何婷 实验•崇实 瞿佳 实验•崇实 许竹青 上外附中 徐佳怡
古华中学 韩双双 待问中学 陈朱昊旸 奉中附初 龚漪 奉中附属南中 章磊
尚同中学 邵秀秀 奉城二中 潘瑛紫
第五小组 组长:奉贤中学 干柳玥
景秀高中 尉喆 上师大四附中 刘敏 平安•邵厂 秦玮 蓝湾五四 胡珊珊
星火•钱桥 蔡婉 星火•钱桥 蒋良贤 新寺学校 胡洁 阳光•胡桥 蒋飞凤
邬桥学校 张伟慧
附件三:奉贤区第四届班主任中心组成员名单
小 学 |
中 学 |
||||
序号 |
学校 |
姓名 |
序号 |
学校 |
姓名 |
1 |
明德外小 |
张敏 |
1 |
青溪中学 |
邹丽娜 |
2 |
肖塘小学 |
陈烨 |
2 |
实验中学 |
卫静仪 |
3 |
教院附小 |
顾慧 |
3 |
邬桥学校 |
刘子溱 |
4 |
西渡小学 |
丁冰洁 |
4 |
汇贤中学 |
杨海燕 |
5 |
实验小学 |
胡雯漪 |
5 |
奉中附属南中 |
陆剑舞 |
6 |
思言小学 |
庄祎 |
6 |
景秀高中 |
刘玲玲 |
7 |
齐贤学校 |
张媛 |
7 |
曙光中学 |
朱瑨怡 |
通知三:
关于第八届长三角家校合作交流会征文启事
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理念,为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围绕第八届长三角家校合作交流会的主题——践行“三个注重”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组委会现面向“长三角家校合作研究与指导联盟”理事地区征集论文。具体征文事宜如下:
一、征文主题
主题:践行“三个注重” 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提出“三个注重”重要理念。今年2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是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持续重视和深入推进。
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塑造、价值观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影响深远。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优良的家风不仅能促进家庭的和睦兴盛,更能为社会风气的改善注入正能量。在新时代背景下,“三个注重”为解决家庭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校家社协同育人,《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政策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职责定位与协调机制。《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的进一步推出,又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式和实施路径。在此双重背景下,本届征文主题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旨在从家庭建设、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文化传承等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将家庭的教育功能与学校的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探索长三角地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和有效路径。
组委会现提供一些研究议题,供作者参考写作:
1.学校推进家庭文化建设(学习型家庭等)的路径与策略
2.以家长学校(或主题活动)等推动家风建设的学校实践
3.节日活动中的家风传承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4.家风建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研究
5.传统家风(如孝道、勤俭)融入家庭教育指导的路径
6.家风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或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7.家风建设与学校德育的融合路径
8.“注重家教”背景下家长学校的创新设计与实施
9.学校构建“教联体”的难点与解决路径
10.区域或学校“教联体”构建的创新案例
11.家校协同设计与实施亲子作业
12.家风建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的路径
13.家风传承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协同机制
作者可立足实际,不拘泥于现有议题,提出新思路,写出新观点。征文倡导“实践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可以是经验总结,也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类的征文论文避免拼凑式、工作汇报式。征文不求面面俱到,鼓励介绍某一方面的创新做法和特色经验。
二、撰写要求
征文力求结合教育实践,避免教育原则叙述和抽象思辨,写作类型可参考如下:
1.经验总结类:建议可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逻辑进程切入,阐明创新做法。
2.调查报告类:建议重点叙述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和工作改进建议。
3.研究报告类:建议重点叙述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三、征文要求
1.字数要求:征文限5000字以内,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5个。
2.征文杜绝抄袭,须未在省级以上刊物中公开发表,也未公开获过省级以上奖项。
3.征文经作者所在地区的教育局或者教科研单位组织上报组委会,请关注当地教育局或教科研等相关业务单位的通知。不接受个人自由上报。
4.文稿格式
标题:主标题采用二号黑体粗体,居中,一般不超过20字;副标题采用三号仿宋体加粗。作者姓名在标题下方居中,采用四号楷体,多个作者间空一格,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单位全称,职务/职称)请用脚注形式排版于文章尾页。
摘要:采用五号楷体。
关键词:采用五号楷体,以“;”间隔。
正文:采用五号宋体;一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居中,以一、二、三、…排序;二级标题采用五号宋体,以(一)(二)(三)…排序。
插件:插图采用六号宋体,图序、图题放于图下;表格采用六号宋体,表序、表题放于表的正上方。
参考文献:采用小五号宋体,用方括号加数字编序;“参考文献”字样采取五号黑体。
在征文首页右上角标明征文体裁:经验总结、调研报告、研究报告或一般论文。
四、注意事项
1.请学校在4月30日前开展初评,评选出本校优秀征文1篇(电子稿)与汇总表(电子稿)一并发送至邮箱jiajiaozhongxin515@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学校第八届长三角家校合作交流会征文)。
2.区内将组织专家对征文进行遴选。“长三角家校合作研究与指导联盟”将组织专家团队对入选征文进行复评和终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在第八届长三角家校合作交流会给予表彰,并邀请获奖代表作为发言嘉宾。
3.本次征文不收取任何费用。
附件:1.第八届长三角家校合作交流会征文投稿情况汇总表
联系人:张怡菁 15000575052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5.3.11
附件1 第八届长三角家校合作交流会征文投稿情况汇总表
编号 |
学校 |
姓名 |
标题 |
联系方式 |
|
|
|
|
|
|
|
|
|
|
|
|
|
|
|
通知四:
“实证性研究方法支撑下的课题研究”培训班开班通知
——暨初中段科研方法普及与提高培训
各初中科研室:
在落实“双减”、“双新”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以研究的思维与方法优化教育教学。为了普及常用的科研方法,引导教师科学研究、深度研究,着力培养一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服务奉贤新成长教育发展。 在此时代背景下,“实证性研究方法支撑下的课题研究”培训班开班了,本年度第一次培训于3月21日(周五)下午1:30,在区教育学院深研楼(3号楼)201室举行。
第一次培训的专题是“课题申报与研究方案设计”。望学校通知相关学员(名单见附件),安排好工作,提早15分钟到场签到,绿色出行,认真参加学习培训活动。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5年3月11日
附件: “实证性研究方法支撑下的课题研究”科研培训班学员名单
单位 |
姓名 |
序号 |
单位 |
姓名 |
|
1 |
汇贤中学 |
张中帅 |
17 |
洪庙中学 |
顾隽宜 |
2 |
汇贤中学 |
夏蔡喆 |
18 |
肖塘中学 |
郭晶 |
3 |
待问中学 |
宋逸晖 |
19 |
肖塘中学 |
蒋嘉蓓 |
4 |
待问中学 |
钟馨怡 |
20 |
肖塘中学 |
张紫嫣 |
5 |
上外附属奉贤实验中学 |
张弛 |
21 |
崇实中学 |
何姚文 |
6 |
上外附属奉贤实验中学 |
汪瑜虹 |
22 |
实验中学 |
安琪 |
7 |
上外附属奉贤实验中学 |
施婷 |
23 |
青溪中学 |
周王月 |
8 |
奉浦中学 |
姚夏莉 |
24 |
青溪中学 |
李崇艺 |
9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 |
陈晓敏 |
25 |
奉中附初 |
沈禛弘 |
10 |
尚同中学 |
沈士东 |
26 |
奉中附初 |
吴云健 |
11 |
尚同中学 |
沈秦 |
27 |
奉贤中学附属南桥中学 |
冯珺悦 |
12 |
尚同中学 |
陈楠 |
28 |
奉中附初 |
朱珊珊 |
13 |
育秀中学 |
戴美琳 |
29 |
上海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学校 |
王莲莲 |
14 |
育秀中学 |
朱歆旖 |
30 |
四团中学 |
张轲 |
15 |
育秀中学 |
陶梦 |
31 |
四团中学 |
于峰 |
16 |
洪庙中学 |
林欢 |
32 |
区教育学院 |
张春辉 |
通知五:
2024学年奉贤区教育科研区级课题结题鉴定通知
各单位科研室:
2024学年奉贤区教育科研区级课题结题鉴定工作在4月期间完成。望各单位科研室主任督促本校到期的区级课题负责人,认真梳理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同时,认真审核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人数不得超过8名,将在结题证书中注明),做好结题的相关工作。
一、区重点课题
区重点课题结题鉴定活动,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聘请市科研专家与区科研员、区科研中心组人员组成结题鉴定小组,集中进行结题鉴定,鉴定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2024学年区重点课题结题鉴定活动安排
时间 |
课题 编号 |
课题 单位 |
负责人 |
课题名称 |
地点 |
鉴定组 成员 |
||
第 一 组 |
4月15日 (周二) |
上午 |
ZD22025 |
金阳幼儿园 |
宋佳 |
利用本土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创意编织活动的实践研究 |
金铃子幼儿园 |
市专家 * 宋志红 毕红梅
|
ZD22026 |
满天星幼儿园 |
顾丽英 |
基于幼儿发展优先的“竹趣运动”中教师有效观察和支持的实践研究 |
|||||
ZD22027 |
青村幼儿园 |
鞠翠萍 |
本土民俗文化融于幼儿户外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以青溪本土文化为例 |
|||||
下午 (12:30) |
ZD22024 |
四团小学 |
曹阳 |
偏远农村小学教师进阶式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
市专家 *张美云 汪 春
|
|||
ZD23021 |
赵欢欢 |
教育治理视角下,以发展性评价激活远郊小学教师成长力的行动研究 |
||||||
ZD21025 |
黄萍、陈洁丽 |
“活教育”理念下开展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
||||||
ZD22008 |
区教育学院 |
宋志红 杨颖 |
新成长理念下研研融合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
第 二 组
|
4月16日 (周三)
|
上午 (8:30) |
ZD20015 |
汇贤中学 |
杨霞 |
优质均衡理念下“1+1”一体化学校管理的实践研究 |
|
市专家 *卢维兰 褚丹英 |
ZD23018 |
朱俊䶮 |
“自教育”理念下现代“小先生”育人模式构建的行动研究 |
||||||
ZD23019 |
尚同中学 |
杨彬 |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学校“至善”课程系统建设的行动研究 |
|||||
下午 |
ZD22018 |
崇实中学 |
陈梦倩 |
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艺术创意编程课程的实践研究 |
市专家 *朱赛红 陶 梦 |
|||
ZD21012 |
待问中学 |
连杰 |
运用逆向教学设计优化学习过程的实践研究 |
|||||
ZD22020 |
奉城第二中学 |
闫庆明 |
全员导师制背景下星级评价促进初中学生新成长的实践研究 |
|||||
第 三 组
|
4月17日 (周四)
|
上午 (8:30) |
ZD21008 |
泰日学校 |
汤连华 |
依托“云课堂”录播平台推进学校“三化”教研的实践研究 |
奉贤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
市专家 * 沈忠明 张建良 |
ZD23016 |
新寺学校 |
范利华 |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音乐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 |
|||||
ZD23014 |
弘文学校 |
张晓莉 |
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语文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 |
|||||
ZD22015 |
周萍 |
讲中国故事:初中英语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
||||||
下午 (12:30) |
ZD23010 |
奉贤中等专业学校 |
唐春凤 |
中职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
市专家 *夏 旖 金 珏 |
|||
ZD23008 |
上海开放大学奉贤分校 |
祝燕国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老年智慧学习场景的创设与实践研究 |
|||||
ZD22014 |
胡桥学校 |
焦月华 |
新成长教育背景下依托“孜慧”文化创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实践研究 |
备注:如时间有变动,以带*论证组长通知为准。
二、区一般课题、青年教师课题
区一般课题、青年教师课题的结题工作,由各学段教育集团 (或资源联盟)的盟主学校在4月1日至4月21日之间统筹组织安排(结题名单见附件4)。具体要求如下:
1.各集团(盟主)董事长学校积极组织,成员校科研室主任主动联系盟主学校,明确本校区级课题结题项目和参加论证的时间、地点,共同做好区级课题结题鉴定工作。
2.盟主学校组织协商并形成集团(或联盟)结题鉴定活动安排表,提前一周上传至教育学院ftp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部室资料—2024学年区级课题结题,相应学段文件夹中。
3.有关结题活动记录、通讯稿、活动照片以及课题过程性研究资料等由学校科研室自主保管和存档。
4.少军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开放大学(社区学院)、奉贤中专等单位,由开放大学牵头,组织安排并落实结题工作。
5.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段科研员依据各集团(联盟)的安排,统筹协调各集团(联盟)结题活动时间,并参与指导每个集团(联盟)结题鉴定活动。
三、课题鉴定基本要求及程序
(一)要求:
1. 每次结题鉴定活动论证组专家不得少于3人(本校专家回避)。
2. 课题负责人根据安排表的指定地点,带好填写完整的课题终结登记表(附件1)一式三份、结题报告(论证组成员人手一份)及重要的过程性研究资料准时出席结题鉴定活动(上午8:30开始,下午12:30开始)。
3. 安排结题鉴定地点的学校印好当天所需的3份“结题鉴定评分表”(附件2)和1份“评分排序汇总表”(附件3)(预先把课题基本信息填写好打印),并做好活动会务工作。
(二)程序:
1.课题组负责人摆放好过程性研究资料,分发结题报告和课题终结登记表(论证组成员每人一份)。
2.课题组负责人介绍课题研究情况及重要研究成果。
3.鉴定组成员与课题负责人进行互动交流,查看过程性研究资料,提出完善建议;形成书面鉴定意见,并签名。
4.鉴定组成员依据评分标准对当天课题成果独立打分,对课题成果质量从高到低排序,鉴定组长填写“评分排序汇总表”,填写鉴定“初步结论”(通过、应修改、不通过),并签名。
5.初步鉴定为“应修改”的课题成果,课题负责人应根据论证意见在两周内提交课题报告初稿和修改稿至学段科研员,由学段科研员对比材料进行把关审核;依据修改质量重新鉴定。
6.4月25日之前提交结题材料。
重点课题:课题负责人将相关结题材料交所在鉴定小组带*论证组长。
一般及青年课题提交流程如下:
7.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5年3月10日
附件1:课题终结登记表
课题编号:
奉 贤 区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课 题 终 结 登 记 表
课题名称
承 担 单 位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主要成员(最多填申请书中前八位)
终 结 日 期
2024年1月制订
填表说明
本表格为区级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所用,由承担区级项目研究负责人,根据表中内容如实填写。
本表封面的“课题组主要成员”,最多填申请书中前八位(允许调整之后的成员)。
本表格最后部分的成果鉴定意见,由区科研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验收,根据验收结果,由验收组负责填写,一式三份:一份学校科研室存档;一份课题负责人保存;一份报送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区科研管理部门以此为主要依据,对结题鉴定通过者(合格以上),发放结题证书。
-2-
研究变更情况 |
开题或中期时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题目等变更情况说明(没变更的,请填“无”;有变更的请写明变更事由和具体内容):
1.课题负责人变更情况(含事由) (1)负责人姓名变更:
(2)负责人单位变更:
2.课题组成员变更情况(含事由):
3.课题题目等微调情况(含事由):
|
|||||
最
终
成
果
情
况 |
成果名称 |
|
||||
成 果 内 容
提 要 |
|
|||||
成果形式 |
1.调查报告;2.研究报告;3.经验总结;4.情报综述;5.教材教参; 6.咨询报告;7.实施方案;8.学术论文;9.其它。 □ |
|||||
第一作者 姓 名 |
|
是否 发表 |
|
刊物或出版社 名 称 |
|
―3―
阶 段 成 果 ⌒ 一 ︶ 情 况 |
成果名称 |
|
完 成 时 间 |
|
||||
成果内容 提 要 |
|
|||||||
成果形式 |
1.调查报告;2.研究报告;3.经验总结;4.情报综述;5.教材教参; 6.咨询报告;7.实施方案;8.学术论文;9.其它。 □ |
|||||||
第一作者姓 名 |
|
是否 发表 |
|
刊物或出版社名 称 |
|
|||
阶 段 成 果 ⌒ 二 ︶ 情 况 |
成果名称 |
|
完 成 时 间 |
|
||||
成果内容
提 要 |
|
|||||||
成果形式 |
1.调查报告;2.研究报告;3.经验总结;4.情报综述;5.教材教参; 6.咨询报告;7.实施方案;8.学术论文;9.其它。 □ |
|||||||
第一作者姓 名 |
|
是否 发表 |
|
刊物或出版社 名 称 |
|
|||
|
―4―
成果鉴定意见
1.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实践性;2.研究目标实现度;3.研究报告品质度;4.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推广性等。 |
|||
鉴 定 人 |
|||
姓 名 |
职 称 |
单 位 |
签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5―
课题立项编号: |
课题负责人: |
||
课题所在学校: |
|||
鉴定小组初步结论 |
鉴定结果(“通过”“应修改”“不通过”):
|
||
鉴定小组组长签名:
|
鉴定日期:
|
||
“应修改”把关情况 |
鉴定小组初步结论中的“应修改”由学段科研员对比材料进行把关(打√): 1. 没有修改或没修改好( ) 2. 修改好了 ( ) |
||
课 题 终 结 审 查 意 见 |
评定结果(优秀、合格、不合格<延期一年再鉴定>):
盖章
年 月 日 |
||
备注 |
|
||
填表提示:最后一页的“课题立项编号”“课题负责人”“课题所在学校”,请课题负责人填完整,不要遗漏。
附件2:结题鉴定评分表
奉贤区教育科研项目结题鉴定评分表
课题项目名称:
课题编号: 课题负责人: 课题所在单位:
评价内容 |
观测点或方式方法 |
评价标准 |
分值 |
评分 |
1.课题研究改进度 |
开题论证意见吸收、中期研讨(协同指导)后完善情况 |
(1)积极吸纳开题论证意见,形成改善后的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推进计划; (2)根据课题中期交流和协同指导意见,修改中期报告和有关阶段性成果,并优化相关研究; (3)能根据结题前学校协同指导意见,较好地完成成果提炼和报告修改。 |
12 |
|
2.研究内容完成度 |
研究设计中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报告中的主要成果对照 |
研究设计中的研究内容完成度,能在研究报告中的主要成果上得到完美体现。 |
12 |
|
3.预期成果达成度 |
查看研究设计中的预期成果完成情况 |
(1)完成所有的预期成果目标,有材料佐证; (2)预期成果质量较好。 |
12 |
|
4.研究结项的按时性和目标实现度 |
观察分析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和研究报告中所呈现的研究目标实现度 |
(1)能按照研究方案设计和实施计划,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并结题; (2)通过科学的过程研究,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取得了研究成效。 |
12 |
|
5.研究报告品质度 |
观察分析研究报告和预期成果实现度及其质量 |
(1)能明确提出和确认要研究的问题和现象,并提出清晰的研究假说体系; (2)根据假说体系对现象进行干预和观察测量; (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分析论证来验证研究假说并利用归纳分析形成结论; (4)主要成果具有创新性和推广性。 |
16 |
|
6.课题成果影响度 |
课题成果交流、发表、获奖、推广与应用等 |
(1)课题成果交流情况; (2)成果发表情况; (3)成果获奖情况; (4)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
12 |
|
7.研究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
展示、观察及访谈 |
(1)围绕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体现教育教学或管理实践的研究过程; (2)通过行动研究,取得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效(研究者提供相关佐证资料)。 |
12 |
|
8.研究资料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
查阅研究资料 |
(1)完整性:过程研究资料的完整,包括开题论证表、中期指导及结题登记表变更信息等具体情况清晰; (2)资料呈现具有条理性。 |
12 |
|
*伪研究干预 |
查阅资料和答辩等 |
(1)没有过程性研究资料; (2)研究思路混乱不堪; (3)丝毫没有实现预期研究目标; (4)存在抄袭等假研究行为。 |
一票否决 |
|
合计 |
/ |
100 |
|
课题评价者签名: 评价日期:
操作说明:
1.鉴定组成员根据评分表中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指导和反馈;
2.鉴定小组在独立评分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一起评出初步结论,分三档:“通过”(70分以上)、“应修改”(60—70分)、“不通过”(60分以下)。
3.课题终结审查评定结果分为三档:“优秀”、“合格”、“不合格”( 延期一年再鉴定)。(根据评分决定档次,其中“优秀”需市专家复评)。
附件3:评分排序汇总表
评分排序汇总表
□一般课题 □青年课题 (在方框里打勾)
鉴定地点: 鉴定日期:
鉴定人员签名:
序号 |
立项编号 |
课题负责人 |
所在学校 |
小组评价得分 (平均分) |
小组初步结论 ( 通过、应修改、不通过) |
*学段审核与专家评审结果( 优秀、合格、不合格 <延期一年再鉴定>)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5 |
|
|
|
|
|
|
6 |
|
|
|
|
|
|
7 |
|
|
|
|
|
|
8 |
|
|
|
|
|
|
9 |
|
|
|
|
|
|
10 |
|
|
|
|
|
|
11 |
|
|
|
|
|
|
12 |
|
|
|
|
|
|
13 |
|
|
|
|
|
|
14 |
|
|
|
|
|
|
15 |
|
|
|
|
|
|
操作说明:
1. 鉴定小组分两类(一般课题、青年课题),根据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2. 小组初步结论分三档:“通过”(70分以上)、“应修改”(60—70分)、“不通过”(60分以下)。
3. 鉴定组长复核相关课题材料,按“评分排序汇总表”顺序整理结题报告;按“结题预申报序号”顺序整理课题终结登記表,并上交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4. 带*列鉴定组长无需填写。
附件4:结题名单(区一般、青年课题)
区一般课题结题汇总
预申报序号 |
课题 负责人 |
学校 |
课题名称 |
1 |
林舒迪 |
奉城高级中学 |
学科育人导向下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实践研究 |
2 |
宋洁莲 |
奉贤中学 |
基于科学探究素养的高中生物必修课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
3 |
李丹 |
奉贤中学 |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和实施 |
4 |
曹阿娟 |
奉贤中学 |
基于社会与情感能力培育的高中心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研究 |
5 |
钱丹燕 |
奉贤中学 |
双新背景下高一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
6 |
丁欢锋 |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和实践 |
7 |
姜雯宁 |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 |
自愈与成长:表达性艺术在高中心理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应用 |
8 |
陈庆 |
景秀高级中学 |
预制语块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9 |
黄婷婷 |
景秀高级中学 |
数字化实验赋能高中化学新成长课堂的实践研究 |
10 |
袁本超 |
庄行学校 |
数字化剪纸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传承红色文化的策略研究 |
11 |
张锋莲 |
庄行学校 |
利用地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五育融合的行动研究 |
12 |
彭爱辉 |
奉贤中学附属三官堂学校 |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项目化作业设计的案例研究 |
13 |
徐聪 |
弘文学校 |
微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14 |
朱燕群 |
胡桥学校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外来务工子女家庭亲子沟通模式指导的实践研究 |
15 |
周静 |
平安学校 |
大思政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跨学科项目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 |
16 |
刘伟法 |
平安学校 |
提升全员导师参与主题活动质效的实践与研究 |
17 |
刘杰 |
平安学校 |
九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
18 |
盛丹青 |
平安学校 |
HPM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
19 |
周丹丹 |
齐贤学校 |
通过“同伴互说”活动提升初中学生几何思维的实践研究 |
20 |
韩文静 |
齐贤学校 |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拼图阅读策略在初中英语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21 |
刘璠 |
上海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学校 |
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初中低学段英语单元表现任务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 |
22 |
汤琳琳 |
邵厂学校 |
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实践研究 |
23 |
吴佳 |
邵厂学校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魔力”作业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
24 |
周婷婷 |
泰日学校 |
融合教育背景下提高随班就读学生“听、读、讲”能力的实践研究 |
25 |
徐霜 |
泰日学校 |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说话实践能力的研究 |
26 |
陈晓燕 |
邬桥学校 |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名著导读教学设计研究 |
27 |
李俊杰 |
新寺学校 |
依托“空中课堂”课例资源提升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28 |
温玲 |
新寺学校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低年级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
29 |
王帅 |
星火学校 |
“双减”政策下优化初中数学课后服务策略的实践研究 |
30 |
张蕾 |
阳光外国语学校 |
“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英语任务型课外作业的策略研究 |
31 |
陈羽 |
阳光外国语学校 |
"三型课堂"背景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实践研究 |
32 |
沈淑群 |
肇文学校 |
新成长教育背景下学校特殊学生教育对策的研究 |
33 |
徐明 |
塘外中学 |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统编三科学历案开发与实施研究 |
34 |
何田田 |
崇实中学 |
初中女子阮乐队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35 |
周丽敏 |
崇实中学 |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初中数学动态几何教学研究 |
36 |
李丽 |
奉城第二中学 |
“双减”视域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
37 |
吴亦綮 |
奉城第二中学 |
“双减”背景下城郊初中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
38 |
朱珊珊 |
奉贤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
学习能力导向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
39 |
卫丽丽 |
奉贤中学附属南桥中学 |
新课标下指向科学思维的初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
40 |
何静婧 |
古华中学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
41 |
陈海琴 |
汇贤中学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英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
42 |
吴珏 |
汇贤中学 |
优质初中基于新成长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家教指导力的实践研究 |
43 |
韩瑾 |
汇贤中学 |
核心素养下初中低段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行动研究 |
44 |
刘红 |
青溪中学 |
跨学科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 |
45 |
李马燕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 |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跨学科案例教学研究 |
46 |
施婷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 |
“小先生”教学法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47 |
蔡何婷 |
尚同中学 |
“匠心”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与研究 |
48 |
陈晓航 |
实验中学 |
当代艺术在初中美术大单元中的实践研究 ——以数字媒体艺术为例 |
49 |
李韵 |
实验中学 |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以几何教学为例 |
50 |
张媛 |
实验中学 |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真实情境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 |
51 |
龚仁元 |
头桥中学 |
基于PBL的初中美术“综合·探索”艺术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
52 |
蒋立闯 |
头桥中学 |
用朗诵剧讲好奉贤红色故事的实践研究 |
53 |
罗正东 |
肖塘中学 |
跨学科视域下的初中艺术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 |
54 |
钱慧英 |
肖塘中学 |
探究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55 |
叶艳 |
育秀中学 |
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图像阅读指导的研究 |
56 |
韩艳 |
奉城第二小学 |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高年级家校合作育人的策略研究 |
57 |
宋涛 |
奉城第一小学 |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的项目化学习的行动研究 |
58 |
许娇娇 |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
基于绘本的郊区小学英语高年级话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
59 |
夏佩雅 |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
小学科学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观察力的实践研究 |
60 |
夏晨辉 |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
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
61 |
王斐斐 |
奉贤中学附属小学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长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
62 |
夏群 |
奉贤中学附属小学 |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
63 |
刘桑 |
奉贤中学附属小学 |
小学“小水晶”综合活动课程的体系建构与校本实践研究 |
64 |
郭莲丽 |
古华小学 |
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增强小学生爱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
65 |
刘梅 |
古华小学 |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 |
66 |
王晶雯 |
恒贤小学 |
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
67 |
叶灵芝 |
恒贤小学 |
借助小学“春笋班级管理制”提升学生成长内驱力的策略研究 |
68 |
胡晓敏 |
江海第一小学 |
“阅读存折”在家校共育背景下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 |
69 |
孙晓凤 |
解放路小学 |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 |
70 |
顾晓霜 |
解放路小学 |
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 |
71 |
姚婷婷 |
解放路小学 |
家班共育视野下小学家务劳动教育多元化途径的实践研究 |
72 |
胡琼琼 |
明德外国语小学 |
“双新”背景下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 |
73 |
瞿文逸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 |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
74 |
鞠艳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 |
运用教育戏剧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
75 |
汪春 |
实验小学 |
“新课标”引领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单设计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
76 |
王洁 |
实验小学 |
“新课标”引领下小学低年级语文综合性作业设计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
77 |
王靓 |
实验小学 |
融合教育背景下随班就读儿童积极情绪的实践研究 |
78 |
汪颖芝 |
实验小学 |
“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
79 |
张蕾 |
实验小学 |
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内外结合的应用实践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 |
80 |
尤慧敏 |
思言小学 |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指向思维品质培育的教学实践研究 |
81 |
胡艺青 |
思言小学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党史教育实践研究 |
82 |
唐春莹 |
塘外小学 |
基于数字化环境开展“水之渊”小学自然长周期活动的实践研究 |
83 |
王运恒 |
头桥小学 |
指向大单元教学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习任务群的实践研究 |
84 |
陆文婷 |
头桥小学 |
小学隔代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
85 |
倪志敏 |
西渡小学 |
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微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
86 |
董梅娟 |
西渡小学 |
以系列化劳动任务群为载体 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劳动素养的实践研究 |
87 |
张晓燕 |
肖塘小学 |
小学中高年级性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88 |
王志刚 |
育贤小学 |
小学科学跨学科活动中产品导向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
89 |
陈凌云 |
育秀小学 |
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
90 |
吴芳 |
育秀小学 |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研究 |
91 |
顾丹凤 |
育秀小学 |
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研究 |
92 |
何瑛 |
育秀小学 |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中高年级有效运用数学错题提升作业质校的实践研究 |
93 |
钱怡雯 |
待问幼儿园 |
“幼儿发展优先”背景下幼小衔接段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
94 |
张娟 |
待问幼儿园 |
优化“教师口袋书”资源助力课程实施的研究 |
95 |
唐佳菁 |
待问幼儿园 |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时间观念培养的策略研究 |
96 |
赵晶 |
奉浦幼儿园 |
数字赋能背景下幼儿健康监测分析与对策的实践研究 |
97 |
谢奕佳 |
奉浦幼儿园 |
基于多元体验的托小班幼儿“快乐军警”运动内容与途径的实践研究 |
98 |
蔡丽丽 |
古华幼儿园 |
“贤文化”背景下幼儿园阅见“红色经典”活动体验的实践研究 |
99 |
顾雷英 |
古华幼儿园 |
指导幼儿家庭开展亲子绿色运动的行动研究 |
100 |
杨丽丽 |
海湾幼儿园 |
以“心情小屋”为载体,帮助小班幼儿建立积极情绪体验的实践研究 |
101 |
沈媛丽 |
海湾幼儿园 |
基于多元体验的幼儿“品味四季”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
102 |
胡霜洁 |
江海幼儿园 |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幼儿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 |
103 |
黄莉莉 |
解放路幼儿园 |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班幼儿艺术教育项目化活动的实践研究 |
104 |
周晓芸 |
解放路幼儿园 |
儿童视角下幼儿入学前学习准备的实践研究 |
105 |
杜骏美 |
金铃子幼儿园 |
开展幼儿户外自主性户外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
106 |
许丽 |
金铃子幼儿园 |
开展中班幼儿项目化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
107 |
黄萍 |
金蔷薇幼儿园 |
童话故事阅读中培养大班幼儿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
108 |
陈龙英 |
金蔷薇幼儿园 |
儿童视角下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以中班为例 |
109 |
姚菊华 |
金棕榈幼儿园 |
社区i体验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实践研究 |
110 |
周青 |
兰博湾幼儿园 |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红色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 |
111 |
钱秀华 |
绿叶幼儿园 |
运用低结构材料培养小班幼儿数学启蒙素养的实践研究 |
112 |
王捷 |
民办九华田田幼儿园 |
基于打击乐活动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
113 |
严伟 |
南中路幼儿园 |
在3-6岁儿童发展行为观察指引下开展小班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
114 |
蔡仙华 |
浦江湾幼儿园 |
在生活情境体验中萌发幼儿劳动兴趣的案例研究 |
115 |
沈建芳 |
青村幼儿园 |
基于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大班种植园活动的实践研究-以“屋顶生态园”为例 |
116 |
钱琳 |
青村幼儿园 |
本土文化背景下开展幼儿主题体验活动的实践研究 |
117 |
周萍 |
青萌幼儿园 |
大班幼儿项目化活动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 |
118 |
徐莉 |
青苹果幼儿园 |
基于项目化活动培养幼儿问题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大班幼儿为例 |
119 |
张园 |
青苹果幼儿园 |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幼儿棋类游戏支持策略研究 |
120 |
曹丽莉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幼儿园 |
“幼儿发展优先”理念下小班户外角色游戏行为解读与支持的实践研究 |
121 |
周静 |
上海音乐学院奉贤区九棵树实验幼儿园 |
基于儿童立场的中班户外自主游戏观察与识别的实践研究 |
122 |
林玲 |
树园幼儿园 |
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音乐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
123 |
吴维维 |
思齐幼儿园 |
无边界学习理念下提升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
124 |
胡蓝 |
思齐幼儿园 |
三“HUI”一体在大班幼儿劳动启蒙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
125 |
黄玲 |
西渡幼儿园 |
户外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
126 |
卢仁梅 |
肖塘幼儿园 |
幼儿发展优先理念下开展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
127 |
王晓懿 |
肖塘幼儿园 |
基于多元体验的幼儿园布艺集体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
128 |
黄华 |
新南幼儿园 |
幼儿户外建构游戏的顶层设计与实施研究 |
129 |
高蕾红 |
阳光幼儿园 |
基于儿童立场的班本化课程的实践研究 |
130 |
王亮 |
育秀幼儿园 |
运用体感交互技术开展幼儿体能运动的实践研究 |
131 |
钱梦蕾 |
月亮船幼儿园 |
“亲自然”理念下有效投放材料开展幼儿户外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 |
132 |
杨春华 |
柘林幼儿园 |
幼小衔接视域下促进幼儿前书写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
133 |
张立 |
九棵树幼儿园 |
大班幼儿探究式自然角活动的实践研究 |
134 |
杨璇 |
金海幼儿园 |
核心素养视角下,幼儿园班本主题活动的创生与实践 |
135 |
顾红 |
金海幼儿园 |
后疫情时代利用多元互联网媒体增强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 |
区青年教师课题结题汇总
预申报序号 |
课题 负责人 |
学校 |
课题名称 |
1 |
吴佳玮 |
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 |
“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在高中篮球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
张扬帆 |
奉城高级中学 |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普通高中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
3 |
苏莉莉 |
奉贤中学 |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实验”设计与实践研究 |
4 |
顾正豪 |
奉贤中学 |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高中当代艺术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5 |
丁荪昱 |
奉贤中学 |
双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 |
6 |
薛子旖 |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 |
红色主题的高中公共艺术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7 |
朱祎 |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 |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干预研究 |
8 |
董一然 |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临港奉贤分校 |
团体谘商视域下高中生涯规划指导课程 的开发与实施 |
9 |
刘慧萍 |
景秀高级中学 |
GeoGebra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
10 |
王娜娜 |
景秀高级中学 |
依托数字化技术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11 |
邬彦祺 |
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 |
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落实的实践与研究 |
12 |
庄丽 |
奉贤区爱贝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
依托生活化环境培养托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
13 |
赵陈洁 |
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
“配音秀”手机软件在校外主持课堂的应用研究 |
14 |
卫婷婷 |
奉贤中等专业学校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职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路径的研究 |
15 |
费乐琪 |
惠敏学校 |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训练资源开发与应用 |
16 |
马嫣婷 |
平安学校 |
小学信息科技互动生成型课堂构建的行动研究 |
17 |
宋雨帆 |
平安学校 |
“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生中高年级英语单元作业的实践研究 |
18 |
史超 |
钱桥学校 |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
19 |
陈蓉 |
钱桥学校 |
核心素养视域下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 |
20 |
庄春丽 |
钱桥学校 |
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数学跨学科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 |
21 |
李佳慧 |
上海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学校 |
跨学科教学在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实践研究 |
22 |
桂宏凯 |
邵厂学校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物理跨学科实验设计的实践研究 |
23 |
吴晓琳 |
泰日学校 |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阳康”后的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
24 |
杨阳 |
泰日学校 |
基于“化学观念”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显微镜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
25 |
陆蓓 |
泰日学校 |
手绘壁画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6 |
徐春燕 |
泰日学校 |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27 |
蔡金叶 |
泰日学校 |
以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
28 |
廖晓玮 |
邬桥学校 |
单元视角下初中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
29 |
翁佳 |
邬桥学校 |
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审美创造力培养策略研究 |
30 |
曹云帆 |
西渡学校 |
学习活动观背景下促进小学高年段学生思维进阶的英语问题设计研究 |
31 |
张依维 |
新寺学校 |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
32 |
高佩琦 |
星火学校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读思言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
33 |
蔡雨萱 |
阳光外国语学校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 |
34 |
顾珉璇 |
阳光外国语学校 |
部编版小学语文巧用“阅读链接”的策略研究 |
35 |
沈晨蕾 |
阳光外国语学校 |
跨学科视野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式教学的研究 |
36 |
徐灵 |
柘林学校 |
提升乡镇学校低年级儿童美术实践能力的研究 |
37 |
蒋舟玥 |
庄行学校 |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郊区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
38 |
华羽 |
庄行学校 |
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落实“生命观念”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 |
39 |
周梦婷 |
肇文学校 |
初中数学“模型观念”微专题教学设计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
40 |
陈晨 |
肇文学校 |
非遗——奉城刻纸进校园项目中融入“艺游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41 |
陆春歆 |
肇文学校 |
大单元教学视野下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写人文本教学的实践研究 |
42 |
王悦蝶 |
肇文学校 |
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 |
43 |
徐慧敏 |
肇文学校 |
数据驱动下初中数学单元起始课教学的实践研究 |
44 |
邬晓韵 |
崇实中学 |
产出导向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45 |
唐怡琳 |
崇实中学 |
初中整本书阅读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
46 |
陈美娜 |
待问中学 |
高阶思维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
47 |
陈宇磊 |
待问中学 |
逆向教学设计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
48 |
潘瑛紫 |
奉城第二中学 |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
49 |
刘敏 |
奉城第二中学 |
基于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
50 |
瞿云浩 |
奉城第二中学 |
核心素养视角下创设真实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
51 |
韩凯莉 |
奉城第二中学 |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运用团体辅导促进六年级学生心理弹性培养的研究 |
52 |
朱贝妮 |
奉浦中学 |
“双减”背景下提高七年级学生英语听力笔记能力的实践研究 |
53 |
唐菁恺 |
奉贤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
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初中地理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
54 |
孙嘉雯 |
古华中学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跨学科案例研究 |
55 |
庄萍 |
古华中学 |
邵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研究 |
56 |
刘青青 |
古华中学 |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案例研究 |
57 |
夏天 |
洪庙中学 |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作业设计优化的实践研究 |
58 |
韩燕丽 |
汇贤中学 |
“双减”背景下学习任务驱动的初中小说整本书阅读指导实践研究 |
59 |
咸晓荣 |
汇贤中学 |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研究 |
60 |
钱星燕 |
青溪中学 |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与研究 |
61 |
夏艺颖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 |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 |
62 |
吴晓婉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 |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
63 |
沈晓怡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 |
基于跨学科视域下的压花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动研究 |
64 |
邵秀秀 |
尚同中学 |
运用情境教学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实践研究 |
65 |
王盼伊 |
实验中学 |
基于大单元的初中物理项目化学习的实证研究 |
66 |
张磊 |
实验中学 |
指向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行动研究 |
67 |
瞿晶晶 |
育秀中学 |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生命科学多元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
68 |
何予微 |
育秀中学 |
基于“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研究 |
69 |
陈寅峰 |
育秀中学 |
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体育模拟上课实践研究 |
70 |
张旭怡 |
育秀中学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研究 |
71 |
黄淑琴 |
奉城第二小学 |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中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
72 |
徐春香 |
奉城第一小学 |
乡镇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研究 |
73 |
俞璟瑢 |
奉城第一小学 |
乡镇小学语文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研究 |
74 |
陆褚华 |
奉城第一小学 |
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家校协同育人实践研究 |
75 |
孙艳 |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
基于小学英语应用实践类活动培养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 |
76 |
何雪薇 |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
77 |
李婧 |
奉贤中学附属小学 |
优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 |
78 |
赵薇 |
奉贤中学附属小学 |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 |
79 |
陈双霞 |
奉贤中学附属小学 |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实践研究 |
80 |
张雨翀 |
古华小学 |
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基于学生项目化学习中主题设计的行动研究 |
81 |
金露蓉 |
古华小学 |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低年级小学英语迁移创新类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
82 |
唐伟冲 |
洪庙小学 |
新成长教育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以合作学习促课堂质效的实践研究 |
83 |
胡靖忆 |
江海第一小学 |
基于“同伴共读”提升学生对整本书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 |
84 |
胡雨伦 |
解放路小学 |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中高年级长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
85 |
陈圣洁 |
解放路小学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中低年级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
86 |
顾剑 |
明德外国语小学 |
小学体育网球跨学科项目化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
87 |
范倩 |
明德外国语小学 |
后疫情时代家班共育促进小学生入学适应性的实践研究 |
88 |
孙如一 |
南桥小学 |
“批注式阅读”提升小学中高段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 |
89 |
陆嘉麒 |
青村小学 |
“三个助手”在小学中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高效应用的案例研究 |
90 |
李燕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 |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
91 |
潘文采云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 |
小学低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
92 |
瞿文清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 |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实践的案例研究 |
93 |
张治虬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 |
问题链在小学英语写话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
94 |
盛景晨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 |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音乐“创造”活动中的案例研究 |
95 |
龚旖宁 |
实验小学 |
少先队社会化视域下,“家校社”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
96 |
张灵烨 |
实验小学 |
指向思维能力提升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专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 |
97 |
王羽文 |
实验小学 |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的实践研究 |
98 |
陶佳晶 |
实验小学 |
STEAM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
99 |
钱晓芬 |
思言小学 |
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法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
100 |
唐俐媛 |
思言小学 |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提升小学英语高年级阅读教学活动质效的实践研究 |
101 |
狄张磊 |
塘外小学 |
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中耐久跑兴趣化训练方式的实践研究 |
102 |
苏子菲 |
头桥小学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音乐创编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
103 |
蔡友伟 |
西渡小学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体育学科兴趣化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 |
104 |
王浩然 |
西渡小学 |
“双新”改革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 |
105 |
周丹 |
西渡小学 |
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入“二十大”精神的法治教育实践研究 |
106 |
谭家慧 |
肖塘小学 |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案例研究 |
107 |
戴苗青 |
肖塘小学 |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中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
108 |
唐静烨 |
肖塘小学 |
“双新”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量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
109 |
吴颖颖 |
育贤小学 |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库乐队”软件的应用研究 |
110 |
张奕笛 |
育秀小学 |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巧用插图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 |
111 |
金程程 |
育秀小学 |
学习活动观视域下指向思维进阶的小学英语角色扮演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 |
112 |
陶舒婷 |
奉贤中学附属三官堂学校 |
“双减”背景下基于习题课教学提升五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
113 |
王诗禹 |
待问幼儿园 |
基于幼儿科学素养启蒙的亲自然活动实践研究 |
114 |
姜金雯 |
待问幼儿园 |
新成长教育背景下幼儿亲自然活动项目的案例研究 |
115 |
宋艺洲 |
待问幼儿园 |
儿童视角下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回应的实践研究 |
116 |
李陈晨 |
待问幼儿园 |
幼儿园养植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
117 |
吴琼 |
奉城幼儿园 |
基于多元体验开展小班幼儿食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
118 |
卫丽莉 |
奉浦幼儿园 |
基于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快乐军警”运动游戏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
119 |
汤梦媛 |
海贝幼儿园 |
大班亲自然项目化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
120 |
姚唯伊 |
海湾幼儿园 |
以“快乐劳动”为载体培养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
121 |
马秀萍 |
海湾幼儿园 |
绿色环境支持下培养幼儿“亲自然”情感的实践研究 |
122 |
王雅菁 |
解放路幼儿园 |
大班幼儿科学素养启蒙在项目化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
123 |
张超 |
解放路幼儿园 |
幼小衔接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小班幼儿为例 |
124 |
陈丁思 |
解放路幼儿园 |
幼小衔接主题活动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培育的实践研究 |
125 |
张燕 |
解放路幼儿园 |
幼儿园教师信息化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路径研究-以上海市S幼儿园为例 |
126 |
陆晨妍 |
金贝幼儿园 |
依托值日生项目化活动开展大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
127 |
黄凤霞 |
金池塘幼儿园 |
创意美术活动提升大班幼儿想象力的实践研究 |
128 |
夏丹萍 |
金豆豆幼儿园 |
儿童视角下大班户外沙水游戏教师有效支持的策略研究 |
129 |
杨晓萍 |
金麦穗幼儿园 |
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户外创意书画活动的行动研究 |
130 |
张叶谣 |
聚贤幼儿园 |
自然资源在小班幼儿户外角色游戏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
131 |
池祺雯 |
蓝湾幼儿园 |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中班幼儿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
132 |
吴蔚蔚 |
绿叶幼儿园 |
STEM理念下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
133 |
俞欣怡 |
美乐谷幼儿园 |
美术活动中运用自然材料提升大班幼儿创造力的策略研究 |
134 |
唐晓婷 |
秦塘幼儿园 |
“布玩”融入幼儿节庆活动的实践研究 |
135 |
张静 |
青村幼儿园 |
以项目化学习活动为载体,提升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
136 |
施佳男 |
青村幼儿园 |
本土文化背景下研读与支持幼儿户外角色游戏行为的案例研究 |
137 |
闻亦兰 |
青青草幼儿园 |
儿童立场下以自然资源为载体开展幼儿园立体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
138 |
孙梦婷 |
青青草幼儿园 |
传统节气中幼儿园立体阅读活动设计研究 |
139 |
赵周婷 |
上海音乐学院奉贤区九棵树实验幼儿园 |
大班个别化学习中教师观察与识别的实践研究 |
140 |
倪丹青 |
上海音乐学院奉贤区九棵树实验幼儿园 |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以中大班幼儿为例 |
141 |
何顾燕 |
实验幼儿园 |
指向提升幼儿阅读能力的幼小衔接活动开展的实践研究 |
142 |
蒋柳青 |
实验幼儿园 |
新成长教育理念下中班幼儿体验式阅读的策略研究 |
143 |
瞿春兰 |
实验幼儿园 |
依托亲子阅读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 |
144 |
乐哲琼 |
树园幼儿园 |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
145 |
李乐怡 |
思齐幼儿园 |
基于“礼悦小喇叭”开展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
146 |
张雯雯 |
四团幼儿园 |
瓶玩材料在中班科学区的应用的实践研究 |
147 |
徐玮 |
桃花源幼儿园 |
大班户外游戏分享环节师幼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 |
148 |
黄婷 |
西渡幼儿园 |
幼小衔接中培养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实践研究 |
149 |
朱欢欢 |
西渡幼儿园 |
基于儿童视角下户外自主游戏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 |
150 |
王偲妍 |
小蜻蜓幼儿园 |
基于户外艺术活动培养大班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实践研究 |
151 |
卫怡帆 |
小森林幼儿园 |
运用自然物开展小班多样化美术玩色活动的实践研究 |
152 |
黄怡娜 |
育秀幼儿园 |
户外种植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
153 |
邢洁 |
柘林幼儿园 |
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大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