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华亭学校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用户登陆
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心理 > 正文
绿皮书-世界上那么多孤单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作者:华亭学校-工会  发布日期:2019-04-15 11:14:22

         世界上那么多孤单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绿皮书》

        第一次留意到《绿皮书》这部电影,是一篇标题叫做《让马云连刷三遍的电影到底有多好看?》的灌水文,七拼八凑的文章内容没什么价值,倒是里面那张绿蓝色老爷车的电影海报吸引了我,因为在老爷车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91届奥斯卡5项大奖提名!”

        什么样的电影才能算的上是好电影?

        我想《绿皮书》应该符合这个评价,影片并没有特意让人惊艳的剧情和场景,娓娓道来的平铺叙事手法把你带入剧情,随着故事展开,你的胸口开始有些东西慢慢松动、慢慢变暖、慢慢让你眼角潮湿...

        随着情绪堆积到高潮,那些温热的感动在里面肆意流淌,漫溢在心头!



        故事其实很简单,发生在1962年的美国,当时的年代距离美国著名的“南北战争·黑奴解放运动”刚好过去了100年。

        在那场著名的战争中,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的亚伯拉罕·林肯,带领着北方的联邦政府,一举击败了由南方叛乱诸州组成的美利坚联盟国,平息了内乱,同时彻底废除了存在已久的黑奴制度。

        这些,就是这部电影《绿皮书》的时代大背景!

        那场对美国及全球都影响深远的著名战争,虽然废除了奴隶制度,但却并没有真正实现人种之间的完全平等,黑人只是从奴隶阶层被解脱出来,名义上成为和白人一样的公民。

        但他们在生活、教育、仕途等各方面依然被不平等对待。

        尤其在种族文化传统悠久的南方地区,那里的州政府、立法机构及法院,联合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以种族隔离为目的的法案,被统称为“吉姆·克劳法 (Jim Crow laws) ”。“吉姆·克劳法”泛指从1876年至1965年的近一百年间,美国南部以及边境各州对有色人种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法律。

        这些形成法律的种族隔离制度规定繁多,其中包括社会公共设施、必须依照种族而隔离使用,即供白人使用的设施和场所不允许黑人使用,比如餐厅、比如宾馆、比如购物场、比如厕所...

       这就是为什么在《绿皮书》电影中,黑人钢琴家唐·谢利博士即便已经是国家级的艺术大师,并受到包括总统在内的美国民众的尊重,却依然会在南方城市,遭遇到区别对待和侮辱的原因!

        因为这些不平等法案虽然经过长达一百年的各种抵制,却依然被种族主义根深蒂固的南方诸州所执行,无法撼动。在那些地区,黑人依然只能从事比较底层的工作,比如农夫、工匠和各种服务员……

       《绿皮书》故事发生的1962年,正值“美国民权运动”方兴未艾之际。



        当时诸多的北方志愿者,为了打破南方顽固的种族主义风气,他们结伴去南方诸州,用故意违规的方式——比如黑人志愿者在公交车上无视隔离法律而混坐,在白人餐厅要求为其提供食物等等……

        他们希望用实际的行动去冲击和抵制那些种族歧视政策,呼唤打破隔离,实现真正的人权平等!

       而《绿皮书》电影的主角之一,黑人钢琴家唐·谢利博士就是这些志愿者中的一员!对他来说,放弃北方安逸、多金且受人尊敬的优越条件去南方巡演,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就像电影中那句台词:天才是不够的,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些志愿者的行动常常遭到南方种族主义者的疯狂抵抗,他们用砸玻璃、破坏轮胎甚至扔土炸弹等方式攻击志愿者,有些州甚至会动用警察抓捕他们。

        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取名为《绿皮书》,影片中托尼·利普阅读的那本绿色封面册子,其实就是一本黑人在南方各城镇的行为指南,里面详细的标注了在这些对黑人不友好的地区,哪些宾馆可以入住,那些餐厅可以吃饭,那些地方可以通行……

        这本绿皮书,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人权平等的讽刺和侮辱!



        故事从黑人钢琴家唐·谢利博士放弃了三倍收入而选择去南方各城市巡演拉开了帷幕,为了保证行程安全顺利,他需要聘请一名具备应急处理经验的司机兼管家,随他一起出行。

        而生活在社会底层、靠在酒吧看场子为生的托尼·利普,是一名生活邋遢行为粗鲁的白种中年男人,他因为酒吧装修停业而导致生活陷入困顿,虽然他打心眼里瞧不起黑人,但受生活所迫,为了养活妻儿一大家子人,他去应聘了唐·谢利博士的这份薪水不错的差事,成了跟随唐·谢利博士一同去南方巡演的贴身司机、护卫兼出行管家。

        这是一个发生在汽车上的故事,这也是一场温暖的心灵治愈之旅!

        影片中的托尼·利普一直生活在市井底层中,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从小养成了自由散漫、凶狠粗鲁又带着点狡黠的小市民习气。

        但他的另一面,又具有善良、同情弱者和信守承诺的特点,尤其是当他接受了唐·谢利博士的聘请,要离开家两个月时间。他表现出对妻子和孩子们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让这个不修边幅的邋遢大叔展现出内心柔软可爱的一面。

        而他的黑人雇主-钢琴家唐·谢利博士,则是个从小接受了良好教育,具备较高文化修养的钢琴天才。

        他年纪轻轻就享誉全国,成为备受总统欣赏而经常出入白宫演出的钢琴大师。举手投足之间都表现出高贵而优雅的气质,为当时的美国社会名流们争相结交、尊崇备至之人。

        对唐·谢利来说,他的人生就像那架顶级施坦威Steinway & Sons钢琴一样,精准、精致、精美绝伦!

        当这样两个风格迥异的人相遇,注定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旅行,巡演的路上,充满了令人忍俊不住的黑色幽默!

        白人司机鄙视黑人钢琴家的有色人种身份!

        黑人钢琴家鄙视白人司机的粗俗野蛮品性!

       他们既不懂对方的生活方式、也不认可对方的生活态度,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互相瞧不上对方却又无法回避……



        一路上,钢琴家唐·谢利对满嘴跑火车的托尼·利普有些反感,不喜欢他的喧嚣和无法安静、拿黑人街头音乐来攀谈、随时随地粗鲁地往嘴里塞食物、一根接一根的不停抽烟...

但他的修养让他只能礼貌的提醒对方安静,当提醒无济于事,就无奈的躲在后座上,用看书避开托尼·利普喋喋不休的攀谈。

      转变从那块肯德基炸鸡块开始发生了,托尼·利普在服务区买了一份全家桶,边开车边手抓炸鸡大快朵颐,并邀请唐·谢利一同享用。



        唐·谢利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用手直接抓食物的吃法,在他的观念里,吃东西需要在精致餐厅、优雅的环境下,在礼貌的服务生服侍下用精美的餐具细细品味,才是文明的绅士该做的。

        所以,当托尼·利普用怂恿、示范以及半强迫的方式,硬把一大块炸鸡塞在他的手上时,犹豫的他既想维持绅士风度,却又无法抵御美食的诱惑。

        当他最终手捏兰花指把炸鸡送到嘴里,尝试着咬下一小口时,他的世界就被打开了一个缺口,那些一直坚守的生活方式,那些从来不曾逾越的规矩,那些阶层间的文化隔阂……都悄悄地开始消融了。

        从那一刻,这两个原本在不同文化维度的个体,在冲突和互动中渐渐走向相互接纳和认可。

这种感觉就像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写的那样:有些属于过去的小细节,现在却突耸如山峰,而我自己生命里整层整层的过去却消逝无迹。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件,发生于不同的地方,来源于不同的时期,都互相接触交错,突然结晶成某种纪念物。

这些结晶而成的纪念物,就是他们内心开始为对方的打开,彼此欣赏!

是的,这个结晶就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友情!



        在随后的剧情中,转变了观念的托尼·利普真正开始像对待朋友一样为唐·谢利的巡回演出保驾护航。

        用拳头教训剧院的钢琴管理人员,为唐·谢利争取来他喜欢的施坦威钢琴……

大半夜从酒吧把被白人混混狂揍的满脸伤疤的唐·谢利拯救出来,并送回酒店……

用行贿的方式摆平警察,把因同性恋而被抓捕并遭受侮辱的唐·谢利从警局里捞出来……这时候,面对着被剥光衣服而羞愧难堪的唐·谢利,他轻描淡写的想安慰他:“我在纽约酒吧里工作见的多了……”

        这一刻的托尼·利普,显露出他藏在粗俗外表下那颗真诚、宽容的心!

        两个人之间,从此开始有了很多彼此默契和温暖的照顾。

        唐·谢利开始教托尼·利普用正确的发音,教他用优雅的文字给老婆写信,教他摆脱那些浑浑噩噩混日子的生活态度,教他思考如何追求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托尼·利普则教会唐·谢利去打开自己尘封的内心,去直面孤独,教会他如何去爱家人,如何享受快乐!



        故事的高潮在一个叫做日落镇的地方突然爆发了!

        当他们在大雨磅礴的公路上被警察拦下,并被告知黑人不允许在晚上出入日落镇。

那两个傲慢的警察蛮横的要求唐·谢利在大雨中下车接受检查,并用言语和动作侮辱他时,托尼·利普控制不住满腔怒火,动手袭击了警察,结果两个人都被抓进警局关押起来。

        陷入困境的唐·谢利,不得已只好动用那些他不愿意为了私事而动用的关系,打电话给总统求助。

        当他们在几名警察惊愕的表情中被释放时,唐·谢利生气的对托尼·利普说:“都是你的坏情绪让我们失败了……暴力永远无法取胜,坚守尊严才会赢,因为自尊总能让你占理。”



        离开警局在磅礴的大雨中,遭受羞辱和委屈的唐·谢利终于在这一刻爆发了。

        他要求托尼·利普停车,一个人冲进大雨里,用歇斯底里的吼叫对跟随而来的托尼·利普宣泄心中的愤怒:“富人付钱让我演奏,是因为这让他们感觉自己有文化。一旦从舞台上走下来,我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黑鬼……

        如果我既不够白,也不够黑,也不够男人,那告诉我,我是谁?”

        这一刻的唐·谢利,像一头受伤的兽,在雨水中把内心崩溃的情绪宣泄出来,那撕心裂肺的声音,是在质问托尼·利普?还是在质问自己?又或许是在质问上帝……?

        也许,他自己也不清楚!

       但从那肺腑中倾泻而出的孤独,却让人深深的震撼了。

       这个外表优雅而骄傲的男人,这个被无数人崇拜敬仰的艺术家,这一刻,他的内心却是如此的孤独和无助,软弱到一塌糊涂!

        这让我们看到,一个被卡在自我同一性混乱状态的唐·谢利,他无法自我认同,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对于他的黑人同类来说,他仿佛高高在上,与他们所处的那个底层社会的世界已经完全割裂了...对于这个白人世界来说,他却只是一个钢琴弹得不错的黑鬼,只要从舞台上下来,他就会被驱逐出境……那么,他能去哪里?哪里都容不下他了!



        这种被两个世界拒绝的感觉,像极了金庸的《天龙八部》里,仰天长叹孤绝而亡的乔峰一样,“既不容于大宋,也不容于大辽,天地之大,却无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这种不被接纳的痛苦,只能一个人在无尽的孤独中自我沉沦、自我湮灭...

        什么是孤独?孤独就是身处人群之中却无话可说、或是说了也无人能懂、或是懂了也没有人会在乎!所以,那个在舞台上光彩夺目的唐·谢利,每天晚上却需要用一瓶威士忌才能帮助入睡……所以,明明有至亲的骨肉,却从来没有勇气冒险去相认……

        这时候,托尼·利普才真正的理解了唐·谢利,看到了他内心最深处的那些恐惧,体会到他那不为人知的孤独!

        在淅淅沥沥的雨幕中,两个坦诚的生命终于在彼此的谅解中,绽放出了最美的人性光芒。



        也许托尼·利普是第一个走进唐·谢利内心世界的人吧,让他第一次愿意尝试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暴露出来……

        所以,他才会在托尼·利普遇到两个朋友,晚上要去赴约时紧张的拦住他,提出给他更高的报酬和职位……

        他担心托尼·利普会被朋友用更高的薪水吸引离他而去……

        因为他那颗孤独的心向托尼·利普打开了,他珍惜那颗藏在粗俗外表下善良而温暖的心,他渴望朋友、渴望情谊,渴望自己能被真正的理解和接纳!

        这时候,想到了《芳华》中的那句台词:

        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故事的结局很暖心,最后一场演出由于老板的固执歧视,不肯让唐·谢利在白人餐厅里和他的团队一起用餐,为了尊严的唐·谢利在托尼·利普的支持下,毅然撕毁了演出协议,他们在老板气急败坏的诅咒中优雅的转身离开。

       而这就是唐·谢利这次甘愿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南方城市巡演的目的——捍卫人权尊严,对歧视说“不”!就像电影里那句经典台词:

        “天才是不够的,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

       离开后的两个人,在橘鸟酒吧里尽兴狂欢,唐·谢利即兴演奏了一曲肖邦最经典和复杂的《冬风练习曲》,引起了满堂的喝彩!



       在圣诞夜来临之际,他们终于结束巡演伴随一路风雪赶回纽约,回程的路上遇到了超有爱的警察,提醒他们更换轮胎,在风雪中为他们维护交通提醒过往的车辆……

       半路上困倦到极致的托尼·利普支撑不住倒在后座呼呼大睡,唐·谢利反过来变成了司机,把车一直开回到托尼·利普家楼下。拒绝了托尼·利普的热情邀请,两个人在街头告别,各自回家了。迎接托尼·利普的是满满一屋子的亲朋好友,还有他最牵挂的妻子和孩子们,他们都在热切的盼望着他回来,一起享受美食,共享圣诞之夜的天伦之乐。

        而此刻的唐·谢利,孤独的回到他那豪华而冷清的“城堡”中,一个人对着空气发呆,看到那颗托尼·利普偷捡来的幸运之石,他的脑子里回想起托尼·利普的话:

         “世界上那么多孤单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在圣诞节热闹的气氛中,托尼·利普听到有人敲门,以为又有街坊邻居来串门了。打开门的一瞬,他看到唐·谢利拿着一瓶红酒站优雅地站在门口……微笑着说:圣诞快乐!

        他终于迈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跨越孤独、跨越种族,跨越自我!



        这是一部关于自我救赎的心灵治愈系电影!

        唐·谢利和托尼·利普的人生际遇,和另一部经典电影《触不可及》里的菲利普和德瑞斯有异曲同工之妙。

        活在完全不可交集的两个世界钟的人,在一段奇妙的人生陪伴中,彼此成为打开对方心门的钥匙,成为照射进对方内心孤独世界里的那一束奇妙亮光!这道奇妙的亮光,就是我们走向自我救赎之路的指领者,让我们在混沌里,去找到生命赋予我们的价值和意义。就像影片中唐·谢利和托尼·利普,他们都做成了彼此生命里的那道亮光,引领着对方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当他们最终完成自我救赎的那一刻,人性中“结晶成某种纪念物”就出现了。

那些像宝石一样的结晶如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一颗一颗镶嵌成爱的品格,在人性中熠熠生辉!



         这部获得奥斯卡五项提名大奖的精彩电影,是以1962年间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影片中的唐·谢利和托尼·利普的角色原型,在他们相识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都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直到相继去世。

       而就在《绿皮书》故事发生的第二年,即1963年8月,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浸礼会教堂牧师、非暴力主义者”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二十万人的集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讲:

《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致敬,那些为了人类和平而奋不顾身勇敢的人!

       致敬,那些为了实现理想而无惧死亡勇敢的心!

 

                                                         摘自合一心理咨询公证号       布衣老唐

您是本站第 位浏览者

Copyright 2000-2008 上海市奉贤区华亭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信息技术组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建贤路285号 邮编:201400 电话:67180630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28号